管零售界一直有聲音強調:零售的本質在于商品本身、在于個性化服務、在于差異化等等,仍然有諸多企業疲于奔命地想跟O2O沾點邊,尤其是上市公司。
先是紅旗連鎖,董事長曹世如親自發微博稱“部分紅旗連鎖增加了電子貨架,消費者借此可查詢紅旗連鎖所有銷售的2萬多個產品及其******,若該門店沒有顧客所需貨物,通過電子貨架,便可下單購買?!?br />
這聽起來,還挺像那么回事兒的。
不過,紅旗連鎖的電子貨架概念還沒被“炒”起來,***被負面新聞纏身的人人樂(拓展選址信息)占了上風。
近日,人人樂***新投資者調研記錄表顯示,該公司成立了網購事業部,專門負責發展電子商務。據了解,其O2O模式也是在深圳部分人人樂門店設置電子貨架。
且不說電子貨架的市場到底有多大,未來有無前景,僅僅一個O2O的概念,零售企業到底想“糾纏”多久?消費習慣趨于線上化是不可避免的事實,但企業們更應該思考的是,如何讓這些消費者離不開線下的超市和便利店。
對于O2O,如果喊喊口號***算了,如何真刀實槍地去投入,去搶所謂的市場,如今誰能干得過阿里巴巴和有騰訊支持的京東?更何況還有無數的垂直電商是不會讓實體零售從自己飯碗里搶食物的。
不過,既然真的上線或者準備上線電子貨架,那么這一塊市場到底有多大?
先看看這兩家企業上線電子貨架針對的主要客群。扎根成都社區的紅旗目前有10個門店設置了電子貨架,顯然仍然針對社區消費者。